可见,能源价格保持高位仍对俄2012年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。
在这些层面已经有一些人力资本的储备,存在的问题是过度向发达国家,特别是欧洲和美国倾斜。一旦遭遇危机,投资的我国资产就会风雨飘摇,甚至难以保全。
建议与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合作,每年从国家留学生基金委派出名额中留出200至300名,通过课题公开招标的形式竞争选拔,出国之前接受有关机构举办的短期培训,学习和强化民族志调查手段,以便出国后开展田野工作。第二,地域研究,即以一国为单位的政治、经济、外交(双边关系)、军事等方面的综合研究。中国应该考虑每年向与中国利益相关的国家派遣学生、学者,按照国家经济走向世界的需要来研究对象国家的政治、经济、社会和文化,经过长期积累,达成为中国大国崛起所需的知识储备,并借此形成一支庞大的专家队伍。而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特征是可量化物质性、整体结构性和可规划性。第三,超出一个民族国家范围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外交现象的研究,特别是对那些民族国家联合机构和组织的研究,如联合国、欧盟、东盟、上合组织、金砖5国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、阿盟、非盟等等。
当前,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城市化、工业化、国际化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,投资项目资本金匮乏,巨额的储蓄资金和社会资金不能转化为集中、大型、长期建设资金的现状,已经成为我国投融资格局中的基本矛盾。相形之下,中国在大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知识和智力储备显然不足。但是IPO不审行不行最终被证明仅仅是一问而已。
只要政治家决心不再让股市成为权贵寻租的乐园,具有充分的改革诚意、敢于抓坏人的政治勇气,愿意引入充分的舆论监督,实现从审批制到注册制的惊险一跃,其实将并不惊险。而靠证监会发审委识别造假,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。(4)证监会把审批作为主业,导致监管职能严重边缘化,可谓本末倒置。IPO审批制的危害大致可以罗列如下:(1)扭曲IPO供求关系,导致市盈率长期处于高位的堰塞湖,破坏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。
(2)高市盈率创造了巨大套利空间,也刺激了上市公司造假冲动。因此,中国股市的问题看似复杂,其实简单,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使中国股市获得新生:放弃审批、严厉监管。
被寄予厚望的新退市政策,也因为遭遇反对而草草收场。尽管IPO审批制的弊端已有共识,但要废除这一制度却是相当艰难。各级政府也是乱象的推波助澜者,屡屡通过税收优惠、补贴、重组,创造出股市众多的不死鸟(例如京东方)。但我们必须知道,法治不完善是个给定的现状。
这样的改革,当然会有阵痛。中国股市发展至今已22载,而财务欺诈、内幕交易、权钱交易依然大行其道。在弥补法治不完善的漏洞方面,媒体发掘和公众举报比证监会的审批要有效得多。但是要记住两点:第一,这种下跌只是回归合理价值而已。
(4)注册制并非纵容造假者,相反,注册制关注的是信息的强制性充分披露,只要信息披露充分,保障媒体的报道权利,鼓励公众举报,相信那些造假者将无处遁形,这才是打击造假的正途。这样的改革,当然有风险。
进入专题: 股市 。(3)在审批制下,寻租的巨大诱惑,使得审批制往往成为造假者的保护伞和遮羞布。
在中国,很少有哪项权力能够与IPO审批权相媲美。在这样的市场中,公司忙于融资、套现,没有长期成长的动力,投资者行为(甚至包括基金等机构投资者)严重短期化,年换手率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一家上市公司(600137)居然在15年内更名12次,这样雷人的记录可谓中国股市的耻辱。因此,只要允许充分的媒体监督,放弃审批制就不会使股市变得更糟。上市已经变成范进中举式的暴利机会。第二,只有供求关系合理化了,中国股市才能逐渐地摆脱低水平重复,走上价值创造的正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电气时代转向石油、天然气能源,虽然清洁程度相对有所上升,但生产和消费能力的迅速提高,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仍然在持续扩大。
生态环境危机是全球性的,也需要全球合作的集体行动。绿色工业革命将是一次全方位的产业革命:它既包括低能耗的绿色产业,也包括对过去黑色产业的绿化;既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,也包括各种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。
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结构,使得政府决策容易被大的利益团体绑架,这种利益团体又恰恰属于黑色行业,则很可能在绿色工业革命中举步维艰。绿色工业革命催生了全新的信息产业,在北方国家带来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,低排放、低污染的服务业成为北方国家的主导产业,但同时也造成全球产业链条的深化,南方国家更多承接了北方国家的产业转移,且在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上,南方国家要落后于北方国家,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污染的全球化和生态环境损害后果的严重恶化。
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信息技术、核能技术等绿色技术,将在绿色工业革命中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;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电气技术等黑色或褐色技术,则可以在绿色工业革命中得到绿化。绿色革命,就是要发展绿色能源、绿色工业制品、绿色消费等,使基要生产函数与碳排放脱钩,最终实现生态要素资本与经济发展间的全面脱钩。
绿色工业革命的结果就是迈向绿色文明时代。而绿色工业革命则将会从根本上带来全球资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,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革命与创新,也是全球经济格局和制度上创新的结果。其突出表现为:第一是生态环境发生重大改善,煤炭消耗总量达到历史顶峰,与经济增长脱钩;第二是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,水资源消耗总量与经济增长脱钩;第三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下降,进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脱钩;第四是耕地面积基本不变,进而耕地新增占用量与经济增长脱钩;第五是生态退化面积下降,包括水土流失面积,沙漠化、石漠化的面积下降,植被破坏面积下降;第六是环境质量全面好转,主要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至环境自净限度内,形成天蓝、水碧、山青的美好家园。以美国为例,尽管拥有强大的物质资本和科技实力、人才优势,也有如戈尔、奥巴马等致力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领导人,但由于石油、煤炭巨头等利益团体的游说能力,导致其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发展上始终进展缓慢。
绿色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标志:全面脱钩绿色工业革命是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一次自觉的超越,其正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模式与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,从本质上改变人类从1750年以来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路线图,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脱钩的同时,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资本消耗间的全面脱钩,缩小人与自然之间的差距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,以及人与国家之间的差距。目前,绿色工业革命还处于酝酿期、萌芽期和发动期,在不远的将来很快会进入爆发性增长、大规模应用、超大规模扩展期。
绿色工业革命主要特征绿色工业革命定义为: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,发生从以自然要素投入为特征,到以绿色要素投入为特征的跃迁过程,绿色生产函数逐步占据支配地位,并普及至整个社会。这一过程的后果是经济发展逐步和自然要素消耗脱钩。
同时,各种不同的社会组织以及国家制度本身,既可能促进绿色工业革命的发生,也可能成为绿色革命的障碍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首先还是需要在技术、制度、组织和物质资本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第二步则是尽早达到各类资源使用的峰值,接着就要促进其出现下降,从而实现生态资本要素的盈余。
绿色工业革命的核心目标,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。其次,从主导产业和技术创新来看,伴随着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,技术层面上不断革新;从基要生产函数来看,关键投入要素的组合也在不断变化。在这一过程中,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变化,积累到一定程度,可以促使整个产业结构发生根本的转变。在不同的时代,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有着不同的驱动力,及其典型的产业形式和具有代表性的产品。
其次,在碳排放脱钩的基础之上,绿色工业革命还需要促使经济增长与生态资本相关要素的全面脱钩,包括土地资源、水资源、生态环境资源等等。第六,从环境质量来看,前几次工业革命中,全球生态环境一直处于恶化状态,且受到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。
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蒸汽时代中,煤炭作为主要能源,不仅带来巨大的碳排放,同时也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。在绿色工业革命中,南方国家将更清醒地意识到生态资产的价值,并致力于环境的改善,而在技术方面,循环经济、清洁生产机制等新的生产方式在南方国家的广泛运用,将进一步提高各种资源和能源的运用效率,并大幅度减少污染物,从高排放转向低排放,甚至实现零排放。
第五,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,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得到开发和应用,同时在全球化市场的建立过程中,价格信息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日益显著,促进更多资源节约型技术的产生,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会逐渐上升。第三,在参与组织方面,将有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到绿色工业革命之中,除了跨国公司、中小企业等传统经济组织之外,网络企业、虚拟公司等新兴组织也将参与其中。
本文由肝肠寸断网发布,不代表肝肠寸断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i0hb3.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.org/ar1zy/2526.html